——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甘天栋

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开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宁,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济宁市委、市政府在随后出台的《关于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孔子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儒学研究传播水平全面提升;到2020年,把济宁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城市、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和公民思想道德首善之区,成为独具儒家文化特色、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圣地和共有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济宁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发掘传统文化精髓

济宁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是世界上少有的文化富集区,从源远流长的始祖文化,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到感人心魄的梁祝文化,从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到神秘莫测的佛教文化,从上善若水的山水文化,到天下汉碑半济宁的两汉文化,从立身立教的孝贤文化,到诗兴雅赏的太白文化,从民间传统的民俗文化,到美味佳肴的饮食文化,一直到现代的红色文化、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谱系全面完善而翔实,建筑遗址与文字并存,几乎涵盖了我们国家所有的文化形态。千百年来正是这些文化资源、文化体系润泽了济宁这片圣土,造就了济宁人的自豪和骄傲。济宁文化以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为两大支点。作为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其儒家文化仍然是核心、是主流。济宁的运河文化为济宁留下了创新精神和敢于担当的意识,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治水科技成果,而且积聚了流芳百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勤奋敬业、鼎力革新的精神,以及不畏权贵的浩然正气。济宁的传统文化还包括工商业文化,济宁的老字号“玉堂酱园”历经沧桑,几度起伏,绵延300年,留下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的美誉。历史的文化遗产、遗存、遗迹、遗址,古建筑、古石刻,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的教科书。发掘整理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成为传承与创新的首要工作,只有做好文化和思想资源的整理,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弘扬区域优秀文化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成为儒家“五常”。在形成次序上,孔子最先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整个发展过程,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血脉和基因,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的立足之本。中国之所以伟大、中国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融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坚守本民族的传统,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才有可能得到世界的认同。“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成仁”的观点,使“仁”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所以,我们把主要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这样,“礼”就成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论语》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

那么,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大基本要素呢?从五大要素的关系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可以说是道德大厦的支柱。从基本内涵来看,“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必将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滋养人民大众心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文化的产业化成为时代赋于的又一生机。打好文化牌,不仅能够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问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其中应有之意。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采取多种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济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以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的诞生地而享誉中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我市成为我国文化遗存最稠密、底蕴最丰厚的地区之一。在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济宁又有17处文物单位榜上有名,济宁市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这些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已成为文化济宁的重要符号,也进一步巩固了济宁文物大市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企业按文化排座次,而文化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思想道德进步的程度。道德包容在文化之中,又是文化的灵魂。只有人人都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形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的社会精神风貌,也才有可能实现“强国梦”。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提升人们的道德上水平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其目的就是要用文化滋养人们的心灵,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振奋精神,在传承民族美德过程中培养高尚的人格。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也一定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作者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原载:《济宁日报》理论版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