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洗澡,妈妈少烦恼。可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玩得尽兴,爱在澡盆里加很多沐浴液,制造出很多泡泡,殊不知,这样做对于宝宝的健康却是害处多多。
美国一研究报告说,婴幼儿洗发香波、沐浴液、爽身粉等护理用品中普遍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添加剂,婴幼儿过多接触,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引发生殖问题。由于邻苯二甲酸盐成分通常不会在产品成分中标示出来,所以沐浴液中有没有含这个东西很多家长并不清楚。
作为家长,在给宝宝选择清洁护理品时,应尽量选择没有香味或者香味很淡的,功能越简单越好。清水其实就是婴幼儿最好的清洁品,如果有湿疹,可以用菊花、金银花煎水洗。如必须使用沐浴液,选择中药剂型的用品,比如金银花沐浴露、皂角洗发露等,相对会较安全。
此外,有些幼儿洗澡时喜欢吹泡泡。殊不知,市面上买的泡泡胶是一种化学制剂,有一种难闻的味道,会伤害孩子身体。可用肥皂给孩子做泡泡水,不过,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别在浴缸里吹泡泡,以免不小心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或吸到肚子里去。
洗澡时,还有些宝宝会把小玩具放到水里玩耍,这时要注意,除了那种柔软的玩具如充气小鸭、塑料娃娃等外,其他坚硬的玩具不能放到澡盆里,以免伤害到孩子。
四种情况暂莫洗澡
刚吃完奶 喂奶后马上洗澡,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还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比较合适。
生病了或可能生病了 当宝宝出现发热、呕吐、频繁腹泻等症状时不宜洗澡。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易导致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虚脱和休克。当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甚至拒绝食物,伤心、爱哭等表现时,预示着宝宝大概生病了,此时洗澡会导致孩子发烧或加剧病情的发展。
生病初愈 宝宝感冒发烧,经过几天的治疗后虽已完全退烧,最好还是再等两天再洗澡。此时洗澡很容易导致再次受外感风寒而发烧。
有皮肤问题 如果宝宝有皮肤外伤或脓疱疮、荨麻疹、水痘、麻疹等皮肤病症是不宜洗澡的。因为他们身体的局部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炎症和水肿,洗澡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损伤而导致感染。
幼童洗澡有讲究
婴儿皂的选择:应以油性较大而碱性小、刺激性小的婴儿专用皂为好。
清洗鼻子和耳朵时:只清洗你看得到的地方,而不要试着去擦里面。
为女婴清洗时:不要分开女婴的阴唇清洗,会妨碍可杀灭细菌的黏液流出。为女婴清洗外阴时,应由前往后清洗,以免肛门的细菌蔓延至阴道引起感染。
为男婴清洗时:不要把男婴的包皮往上推以清洗里面,这样易撕伤或损伤包皮。
清洗婴儿脐带残端时:将棉花用酒精浸湿,仔细清洗脐带残端四周皮肤的皱褶。然后用干净的棉花蘸上爽身粉,将残端弄干爽。
清洗婴儿的屁股时:每次使用一团棉花或是一块纱布,洗后要在温水中浸泡,彻底地清洗干净。
另外,如果宝宝怕洗澡,不要着急,洗澡之前也要先给孩子简单地按摩一下,然后洗头、洗小脸,撩点水到身上,让宝宝适应一下水,再放到盆里洗,妈妈要边洗边和宝宝说话。
(l)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打预防针后,宝宝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不易看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2)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洗澡时要搬动宝宝,会使呕吐加剧,不小心还会造成误吸呕吐物。 (3)发热或热退48小时内不宜洗澡。此时洗澡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宝宝身体供血不足;发热后抵抗力极差,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发生惊厥;天凉时洗澡容易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
(4)有皮肤损害,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时不宜洗澡。洗澡会使皮肤损害的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5)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喂奶后洗澡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也容易引起呕吐。通常在喂奶后1—2小时洗澡为宜。
(6)低体重儿洗澡要慎重。低体重儿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 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
另外,除了新生儿本身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周围环境的变化。给宝宝洗澡时的室内温度26 - 28℃为宜,水温40 - 4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