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立足区域、对接企业、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围绕地方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赢支持,更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加强内涵建设,践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生态文明理念育人,创出了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培育更多适应现代社会理念的掌握高端技能的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创建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的过程中。践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学院发展对接企业战略的措施,实行“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学院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利用具有深厚的供销合作社及机电行业背景和“企业烙印”,成为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成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的坚实基础。三年前,学院主动与企业携手合作组建由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商贸物流专业职教集团,吸引了学院周边规模以上企业百余家参加合作和联合,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实训教学和定岗实习就业,实现学院培养人才与企业工作需要的有效对接。
学院在校园文化中突出职教的特点,呈现出企业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形成与企业共同办学、共同培养相吻合的职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学院引入企业文化,借鉴和吸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强化诚信、责任、感恩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实现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衔接。
文化交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在推动力。学院在多项专业技能训练中与校园特色文化和地方的优势规模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强化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为“准职业人”就业奠定基础。光电工程学院的学生统一叫做“光电人”,有的教学班冠名为企业的命字,如“亿维班”、“圣地班”、“辰欣班”、“孔子旅游集团班”、“申科班”、“沙钢班”、“晶科班”、“航天班”等。学院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学院经常与合作企业的领导、技术骨干等一起探讨交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汲取多方意见,制订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并据此设置相关课程。用人单位也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院给学生讲课、举行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校时就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精神,熟悉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验室、实训中心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在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用企业化的方式加强管理、营造企业的工作氛围。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生产全过程的顶岗实习,感受到企业刚性的管理和苛刻的纪律,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在“准就业岗位”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最大程度消除或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期,尽快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通过校企互利双赢,将企业与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校企共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与学院联系,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并愿意向学院提供学生校外实训场所、顶岗实习的岗位及教师挂职锻炼的岗位,大大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施设备,让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生产活动,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又基本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据学院教务实训部门反映,教学改革将进一步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增加理想信念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岗位规范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引导教育。保证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让来学院招聘学生的每一个企业,怀着对学院的敬仰招聘洽谈用人,以放心的心理意识大胆使用我院的每一个毕业生。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提出:“人有我大、人大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名”的发展战略和“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实施建名牌学校、办特色专业、育特长人才战略,建立一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高职院校办学体系”,学院的主要领导同志介绍说:每个家庭,倾其全力培养一名大学生,寄托着整个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我们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每位教职工也都是学生的家长,能深刻体会家长的那份期盼。不求自己的孩子能作多大的贡献,但求能做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