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流感:
继甲流之后,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近日,话题#孩子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冲上热搜。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还有患者表示,乙流一晚上就能高烧。
关于流感的疑问:
1.乙流和甲流啥区别?
流感症状都很相似。感染乙流病毒,与甲流病毒一样,感染后2天—4天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咽喉痛、流鼻涕、鼻塞,伴头痛、肌肉酸痛、萎靡不振等);一般骤然起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C—40°C,发热一般持续3—5天,流涕、鼻塞、乏力等症状则会持续数周。
2.近期得过流感了,会再次感染吗?
在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它有不同的病毒株,比如说甲流、乙流,这两种病毒都有不同的亚型,之前如果感染了一个亚型,后面再感染另外一个亚型,就会导致再次感染的可能。但对于同一个亚型,那么感染后会有一定的免疫力,在3~6个月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这一亚型。不过甲流病毒容易变异,可能会再次感染其他亚型的甲流。且就甲流和乙流来说,本就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如果体质弱,甲流感染后,也有可能会感染乙流。也就是说,短期内得过流感的依旧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注意预防,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3.不发烧就等于好了吗?
据健康中国科普,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发热病人服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而是增加舒适度,安全度过发热期。退热了,说明病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并不等于痊愈。有些情况下,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后身体会暂时退热,一段时间后可能再次发热。退热以后,仍需要几天的时间恢复。
4.咳嗽不停怎么办?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好转后仍久咳不愈的“后遗症”,不用过于担心。比如,有些患者在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持续3~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以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如为偶发咳嗽,不必用药。如咳嗽症状明显,建议短期内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镇咳药。部分患者在呼吸道感染后可能因气道反应性增高而出现久咳不愈的情况,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可通过雾化治疗、拍背、服用祛痰药或进行中医药治疗促进痰液的排出。
中医食疗防治流感
食疗预防
(1)银花炖雪梨原料:金银花5g,雪梨50g,白糖5g。做法:将金银花洗净。雪梨去皮去核,切成2厘米见方小丁块。将金银花、雪梨、白糖放入锅内加水炖30分钟即可。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感冒咽痛、咳嗽、口干等。
(2)葛根煲猪骨汤原料:葛根20g,生姜10g,葱白5g,粳米100g,猪排骨。做法:葛根去皮,切小块;生姜去皮,切片;将猪排骨和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熟后,加入葛根、生姜、葱白,再煲3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功效:发汗解肌。适应于感冒初起鼻塞、流涕、恶寒、脖子僵等不适。
(3)黄芪苏叶饮原料:黄芪15g,紫苏叶10g,大枣3枚,生姜2-3片,红糖适量。做法: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放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功效:益气解表。适用于机体免疫力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喷嚏,食欲不佳者。
防治预防
(1)刮痧。刮痧可有效缓解流感期间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如遇头痛症状,可选用头部刮痧或用按摩梳梳理头部,每次5- 10分钟,以头皮发热,痛点缓解为度。如发热,可以加大椎、大杼刮痧。刮痧时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
(2)沐足。冬季很多人会选择泡脚来进行养生,在时行感冒初期阶段,如感恶寒、头痛、鼻塞或稍觉发热时,即可选用沐足法,此方法可通阳解表,缓解不适症状。取艾叶30g、菖蒲15g、生姜30g、川芎15g,煮开10分钟,使水温降到 (40-43℃) 左右,沐足浸泡15分钟或泡至前额后背微微出汗,然后盖好衣被静卧休息。
(3)艾灸。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流感高发时节亦可用于防治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