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有教职工千余名,在校生1.2万余人,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十个教学院系38个专业,成为山东省发展特色优势明显,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第二批高等教育特色名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示范高职院校。成功地与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实现了中德合作办学,成立了中德诺浩汽车工程学院;是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合作高校;山东省教育厅留学中心国际教育基地;山东省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富民兴鲁2014劳动奖状获得单位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所包含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建立信念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都提出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院围绕我市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文化育人,以文化人,集聚学院的文化元素,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引入区域文化体系,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基地,大运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系列活动,产生了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把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代表性文化引入校园。在新校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围绕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凝练,校旗、校歌和校园道路广场命名工作中,形成了“理析万象,工求精密”开宗明义的校风;融合、创新、担当承载责任的校训;教人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春风化雨的教风;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催人奋进的学风!确定了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校歌、校旗。学院的道路广场命名,引入了区域历史文化名人,能工巧匠,英模代表命名道路,让学生生活学习在名人与文化的包围中;学院的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即体现区域文化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又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基地,含盖了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经典,图文并茂、故事讲解、名人名言、人生格言、处事谏言、职业经典、创新理念等,处处彰显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来自全国十二个省的12000余名学生,无不被济宁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熏染,可以说我院的学生都是济宁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二、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创建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精品活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刺激助推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熏染政治文明的良性建设,还能够粘合维系社会的和谐关系,浸润哺育个人的性格品质,所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意欲学生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努力达到德润其身、才胜其任、言达其意、书成其文、绩服其众、体担其责的目的,历练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保持一种良好精神和工作学习状态。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确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君子人格、淑女风范”塑造学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以“君子人格、淑女风范”塑造学生。引导大学生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学会如何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将人文素质内化为大学生学生的品质。要让男生成为谦谦君子,让女生成为窈窕淑女。就是说要让大学生在修养德行上和学习成绩一样,同步有一个大的提升,即便毕业走向社会后成不了大器,也是一个懂礼、知礼的有用人。去年学院举办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活动,无腿勇士陈州来院举办了励志成长演讲、国学大师曹涧秋来院举办了学习《弟子规》中华孝道文化大型公益专题报告会,并捐助我院2013级学生人手一册《弟子规》,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今年成功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活动得到了济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济宁市委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行政主任,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郭立中教授;中华母亲讲堂主讲老师井沁讲师;原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傅冲女士;现身说法的90后中学生牛文荣同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十大孝子、中国十大孝心敬老之星、用人力车拉母亲步行37000里,行程517天游北京、香港的兄弟之一王锐老师等辅导授课。他们有的是著名教授、成功人士和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讲座说理深刻,感人真切,许多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学院聘请他们为道德导师。济宁市创始总裁三班学员为活动提供了资助,他们为参加活动的学员捐助了书籍资料,并为参加的全体学员提供了自助餐,为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了3.3万元的资助,为大学生送上一堂生动活泼的国学大餐和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广大学生认真聆听老师们的深刻讲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真正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目的。
学院连续几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承办全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在道德、行为、礼仪、表演、书法、绘画、经典诵读、朗诵辩论、手工技艺、专业技能大赛、职业能力展示、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原济宁博物馆馆长、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承山举办《济宁运河文化》专题讲座;济宁文物局副局长、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副主任杨义堂《大孔府》专题讲座;光华科普大讲堂徐文耀教授《是谁保护着我们的地球》报告会;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周建华教授《廉政文化》专题报告会;美国犹他州迪仕州立大学“红焰歌舞团”来我院访问交流演出。丰富了学院的文化内涵,充实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校园文化丰富充实的基础上,学院凝练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产业文化,逐步系统化、理论化、故事化,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形成课堂教学内容,编辑出版校本教材,形成大学生的学习记忆和成长记忆,真正使大学生在文化在学习成长,做有文化素养的人才。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内涵。学院积极服务我市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参与文化强市建设。规划建设天工开物博物馆,将校史馆、金石馆、档案馆、书法艺术馆、、梁祝爱情纪念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等整合,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校园文化产业产值。学院与中国书籍出版社青岛分社合作,建成第五编辑部,与中国科教出版社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成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站,规划编辑出版校本教材 本,文化丛书《千古梁祝话本源》《屈万里文集》《儒家正能量》《走进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
积极申报传统文化的科研课题,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近年我院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人文社科文化等方面的科研项目,立项传统文化研究及校园文化研究方面科研课题五项,已经结题的两项,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得到社会和兄弟高校的普遍认可。
引入社会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近年我院成功举办了乌峰书法展、周广和书法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书法展进校园活动,刘承闿书法艺术馆在我院常年开馆,济宁市新华书店在我院设立分店,超星电子图书与我院图书馆建立链接,云智慧服务平台在我院运营,济宁市民营经济大讲堂在我院常年开设讲坛等。
办好文化教育专业,培训文化人才,提升学院的文化影响力。目前我院有:文化旅游、会展策划、珠宝玉石加工三个全日制人才培养专业,长期举办传统文化礼仪培训,学院的礼仪队经常服务大型文化活动,山东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我院选拔了200名礼仪队员,2000名青年志愿者;通过举办“读史明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理工梦才艺展示活动等,一名教师代表我市高校参加全省的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比赛;学生代表队参加省市文化活动项目十余项,取得各种奖励荣誉;我院的非遗手工技艺产业基地已经规划建设,目前有十二个项目的传承人已经与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在学院开设非遗手工技艺课程;学院在线数字电影院主要以文化传承为重点,宣传播放济宁的文化内容;金石馆以培养珠宝玉石加工专业技艺为重点,经常开展产业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学院的网站《院报》《院刊》,立足济宁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元素,创造学院的文化标示,创新发展职业文化、专业文化、产业文化,编辑了学院的育人故事;大运河文化创意公司,编辑出版了《大运河》文化杂志,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良好机遇,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教授,举办运河文化项目专题讲座,推动校园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