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济宁合作干校,1981年改建山东省供销职工大学,1998年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将山东省机电学校、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 2009年3月改建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学院占地100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6.7亿元,其中,教学实训设备总值1.25亿元,图书馆藏书51万册,电子图书3200 GB。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教授、副教授230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6人,有各级教学名师17人,全国优秀教师、职教名师7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5人,济宁市“圣地名师”、“优秀教师”32人,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精品课程65门。省市级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12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5项,取得省教学成果、社科优秀成果奖为标志的教科研成果71项,编写教材、专著75部。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4项。学院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11个教学院系,36个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05个,设置校中厂12个,大学科技园一处,在校生1.21万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6万余名。学院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道德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等。
【名校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了6个院级重点特色专业工作任务书;对实用软件工程等19门课程标准进行了审核,完成了特色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的申报工作。积极构建国家、省、学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了成本核算实务等18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成财务会计实务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了15部校本教材立项和初稿编写工作。
【育人模式创新,学院特色彰显】学院6月份提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办学理念,立足济宁,面向鲁西南,服务山东省;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办学特色显现。即围绕学生成才“一条主线”;依托学院和企业“两个主体”;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和质量监控三个体系”;打造绿色校园、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孵化新兴产业园、中高职专业教学联盟等“四个平台”;实现产业、专业、职业、企业、就业(创业)“五业”对接。国际化、五业对接、创新发展形成学院的办学特色。
【集团化办学取得新突破】学院探索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内外互通”的中高职一体化、专本科相衔接的专业教学联盟。积极推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和衔接,上半年与兖州市、嘉祥县合作办学,设立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兖州校区和嘉祥校区;暑期与鱼台县合作办学,组建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鱼台)化工与新材料学院;积极衔接山东大学等六所著名本科院校联合举办了9个专业的试点自考本科;下半年与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立了“晶科班”、“亿维班”、“辰欣班”、“海信班”、“净雅班”等二十余个企业冠名班;与顺风、中通等国内知名快递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学生校园快递超市;与山东高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成立了航空飞行学院;引进广和外包公司入驻学院,建立了云智慧服务平台。建立中高职合作学校16家,构建了中高职对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一个行业、106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新机制。
【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新提升】扩大了与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办学,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联合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实现招生90人,中德诺浩汽车教育考试规范教师培训(中国北方区)在我院举行;与英国东伦敦大学、法国工程师学院建立起友好学校关系,并就3+2本科教育、定期开展教师之间的科研、学术交流等工作开展了深入探讨;与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在招生专业、学分互认等方面达成协议,我院学生可以直接外出留学;与韩国东洋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友好学校和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学习借鉴台湾几所科技大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在学生交流、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积极参与济宁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成功成为惠普软件基地山东高校合作项目院校。“山东省教育厅留学中心国际教育基地”在我院挂牌成立。按照ISO9000国际标准办学,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产学研合作办学实现新发展】 全面服务济宁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规划建设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6月与济宁市科技局共同签署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协议;9月聘请了我国材料化学和润滑材料专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薛群基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学院积极参与济宁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济宁市民营经济大讲堂”在学院设坛开讲,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扩展申报渠道,申报市级以上应用性课题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了6项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对现代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校办产业实现年营业额达4180万元。
【智慧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我院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上半年开办了学院道德讲堂,举办了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文化、运河文化、科普知识讲座;我院学生崔行亮同学在2013年暑假勇救落水少女,被聊城市东阿县评为“最美东阿人”;学院开展了为刘杰同学爱心捐助活动,捐助总额达12万多元。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学院田径运动会,举办了第三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成功承办了济宁市第二届科技节。完善校园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学院全面推行实名上网,学院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高水平录播室和云智慧服务平台,提升了校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我院学生创办的大学生“校园购”电子商务公司,在济宁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并获5万元创业基金,这是全市唯一晋级决赛的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成立了刘承闿书法艺术馆,启动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的筹建工作。超星数字图书馆在我院开通,拥有电子图书资源260万种,4000余万册(套),并拥有海量教学视频资源,超星集团向学院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图书。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增设建筑工程技术、农村合作金融2个新专业;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106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承担市总工会下岗人员汽车驾驶和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900人,市公交公司新上岗司机和员工入职培训300人,现代驾校年内培养汽车驾驶员6000余名,承担各种社会考试9000多人次;接收新疆未就业本科毕业生学员培训三批,总数达到177名,对口支援新疆能源职业学院工作积极开展,学院被评为“济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在生源持续减少,招生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招生规模实现新突破,生源质量显著提升。采取激励措施招收优质生源,新生第一志愿录取提档率达116%,报到率达107%,共招各类新生4147名,普通高职录取分数线高于基线100分;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中国联通、黄河文化两家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发了济宁国家高新区、济宁交通运输集团两个科技研发基地,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毕业生就业基地30个,推广了学生入校即与用人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并由用人单位承担学费的互惠共赢资助模式。强化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和管理职能,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5%。(甘天栋)